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法官‘聊法’咖啡室”正式营业|一号咖啡: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别以及故意杀人罪(未遂)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作者:李晓明  发布时间:2024-11-01 09:24:07 打印 字号: | |

编者按:盖州市人民法院最近兴起一种崭新的法院青年文化:青年法官在法官学习园地,边喝咖啡品甜点,边进行法律学术交流讨论。这就是由我院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组织的法官“聊法”咖啡室系列活动


2024年10月24日,第一期法官“聊法”咖啡室邀请了刑事审判庭的青年法官及助理们,本期话题是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别,以及故意杀人罪(未遂)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大家通过结合案例库相关案例,分析法律规定、具体案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小伙伴们表示平时很难有这样的机会既进行了专业知识的交流,又增进了情感的沟通,大家对这种方式赞不绝口。




下面是本期法官沙龙的精彩发言,请大家欣赏。

李晓明


审管办(研究室)主任


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都存在以欺骗手段取得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但是贷款诈骗罪要求行为人必须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应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王浩臣


刑事庭副庭长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形式新颖,使我受益颇丰。我就贷款诈骗罪侵犯客体与大家交流。

贷款诈骗罪侵犯的是双重客体。一方面侵犯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对贷款的所有权;另一方面侵犯了国家金融信贷管理制度,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是国家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罪的行为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任莎莎


刑事庭法官助理


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的区分关键,我认为在于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判断犯罪人主观故意内容,不能单凭口供,或仅根据事实就下结论,而应根据发案原因、行为发展过程、犯罪工具、行凶手段、打击部位、打击强度、行凶情节、犯罪人与被害人平时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王磊


刑事庭法官助理


如果行为人虽然在申请贷款时使用了欺骗手段,但其目的是解决生产、经营或生活中的一时之需,并且案发时能够归还贷款,或者因为非主观原因而无法还贷(如因经营不善、被骗、市场风险等),则不应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



冯雪迎


刑事庭法官助理


我认为贷款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行为人从一开始就打算把贷款据为己有;而骗取贷款罪是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获取贷款用于生产经营等活动,只是采用了欺骗手段。



张剑锐


刑事庭法官助理


在其他方面难以确定行为人是否有杀人故意的情况下,我认为从事后行为也可以对行为人是否有杀人的故意进行判断。比如说行为人实施犯罪后的态度,是否对被害人进行抢救,其对死亡结果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都可以从侧面反映行为人在实施侵害行为时的心态。


在学术交流中,青年法官们浅尝着咖啡互相聊着个人见解,在轻松环境的作用下,讲座问答环节那种鸦雀无声的气氛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场讨论不断,甚至问答环节也被大家的直接对话讨论所取代。讨论的氛围松弛感十足,偶有幽默的发言引发大家开怀一笑。

它打破人们对学术讲座的固有印象,将学术讨论带入轻松的咖啡室环境。我们可以把这种方式看作非正式学术研讨会,是学术祛魅,是一种法官工作之余的学术交流方式,改变了人们对法律学术研讨的刻板印象。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构建法院学术共同体的尝试,因为来自同行的提问和建议能够带来审判实务的经验交流及审判思路的启发,更加有利于提高审判质量及效率,这种非正式的学术交流也丰富了法院文化。



 
责任编辑:盖州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