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园地 > 案例评析
“颜值检测APP”盗取个人信息案
  发布时间:2022-03-09 11:15:15 打印 字号: | |

  案件回顾

  2020年6月至9月间,被告人李开祥制作一款具有非法窃取安装者相册照片的手机“黑客软件”,发布于“茶马古道”暗网论坛售卖,并伪装成“颜值检测”软件发布于“芥子论坛”提供免费下载,安装者下载该软件后系统会要求授权手机相册等权限,一旦同意授权即可窃取安装者相册照片。截止案发被告人通过该软件共窃取安装者手机相册照片共计1751张,其中部分照片含有人脸信息、自然人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100余条公民个人信息。2020年9月,被告人李开祥在“茶马古道”暗网论坛购买“社工库资料”并转存于网盘。2021年2月,被告人李开祥明知“社工库资料”含有户籍信息、QQ账号注册信息、京东账号注册信息、车主信息、借贷信息,仍将网盘链接分享至“翠湖庄园业主交流”QQ群,提供给群成员免费下载。经鉴定,“社工库资料”包含公民个人信息1.5亿余条,经去除无效数据并进行合并去重后共计8100万余条。

  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人在履行审查批捕职责中发现上述事实,认为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被告李开祥的行为已经侵害不特定公民的隐私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请求判令李开祥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对其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公开赔礼道歉、永久删除“颜值检测”软件、代码及公民个人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依法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宣告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同时支持检察院机关所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请,责令其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对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公开赔礼道歉,并删除相关软件、代码及公民个人信息。

  法官说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实施违法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信息的倒卖引发民众对于个人信息泄露的焦虑和恐惧。本案中被告人李开祥利用伪装成“颜值检测”的黑客软件窃取安装者相册照片共计1000余张,涉案的人脸信息属于生物识别信息中社交属性最强、最易采集的个人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完全可以单独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属于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范畴。犯罪分子若利用窃取的人脸照片和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极易引发其他犯罪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是司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一个重要补强,本案运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有效地发挥追责和预防功能,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法院通过判决要求被告人删除其获取与分享的个人信息,并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不仅有效震慑此类违法行为,还能通过媒体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民生刑事司法保护。

  专家点评

  张绍谦 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原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刑事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刑法学学科学术带头人:

  本判决最大亮点就是司法机关依据法秩序统一原理,正确运用刑法解释规则和方法,将刑事司法解释中没有明确例举的“人脸信息”纳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保护范围,更加充分地保护了公民个人信息权利。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这类犯罪来说,刑法的“二次规范”性非常明显,其内容的理解和适用必需依据对相关前置法规定的理解和判断。人脸信息不但完全符合历来相关法律对于公民个人信息所下定义标准,而且无论民法典,还是网络安全法,还都将包括人脸信息在内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类型明确纳入公民个人信息范围。相关刑事司法解释虽然没有对人脸信息单独例举,但在各项例举之后又以“等”字兜底,显然允许依法在例举之外认定其他个人信息,因而司法机关将人脸信息纳入刑法保护范围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在现代社会中,人的脸部特征是据以单独或者结合其他信息就能够识别特定个人的敏感信息,很容易被违法犯罪者用来侵犯特定个人的违法犯罪,甚至危及人身安全,社会危险性极大,越来越成为犯罪分子非法获取的目标,本案中李某利用伪装成“颜值检测”的黑客软件窃取安装者相册照片,非法获取公民脸部信息并在网络上公布传播,就是明证。对于此种行为按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不但有明显的社会正当性,而且也具有坚实的法律依据,于理于法于情都无懈可击,这是能动司法的良好体现。


 
来源: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李梓萍